搜索
高级搜索

  • 时间:
  • 编辑:
  • 来源:敦煌研究院

12月26日下午,莫高讲堂第十五、十六讲在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二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莫高讲堂邀请到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谢继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武田教授,为我院学人分别做了题为“榆林窟第4窟‘释迦多宝’壁画的图像来源及意义——11至13世纪多民族佛教艺术史的重构”和“丝绸之路上的绢帛图像考——兼谈唐墓骆驼俑驮囊兽首形象与‘毡刻为形’祆神之关系”的学术讲座。

0efd5802b238cfa78282d8655a4dda7c_a06a0c01-dd0d-4e23-955c-ce0093fd58fc.jpg

谢继胜教授从瓜州榆林窟第4窟双文殊对坐图入手,通过对比分析扎唐寺、桑耶寺、图齐寺、古格旧宫等西藏地区佛教寺院的图像资料,探讨了文殊弥勒对坐图像与法华经的关系,以及这一对坐图像的渊源,并认定扎唐寺壁画属于法华经,进而讨论了文殊弥勒对坐图取代释迦多宝对坐图的原因,认为源于《法华经》的文殊弥勒对坐图引领了佛教中兴时期重构的汉藏佛教的理论体系。并对11世纪前后文书地位的变化、文殊菩萨与释迦牟尼的转换关系、文殊弥勒对坐图像与西藏艺术中流行的上师对坐图、文殊弥勒对坐与宗咯巴、宋辽西夏时期的法华图像构图式样等问题逐一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604cb971ac00e621a6b4e1606057f875_f09710a5-0c7f-447f-8ee7-3c9ec8ddeed0.jpg

沙武田教授则从敦煌壁画图像入手,通过对壁画、纸画和墓葬壁画中一种独特名物图像的详细考证、分析,认定此类图像所绘正是唐代丝绸之路贸易中最为重要和大宗的商品——绢。继而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图像,对丝绸之路贸易中绢的图像进行了进一步的辨识。并对唐墓出土骆驼俑驮囊兽首形象做了新的考证和解读,认为此种形象并非以往学界所认定的祆教神祇,而是虎、豹等动物的皮制作而成的装载、包裹商品用的货囊。

此次讲座也是由敦煌研究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课题组“敦煌西夏石窟研习营”考察活动的一部分,敦煌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相关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将对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时期洞窟展开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



  • 甘肃教育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 甘肃教育出版社
    敦煌书坊

  • ICP备案信息 陇ICP备17005983号-1

    © 版权所有 甘肃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